①、拳打一条线、拳打卧牛之地:少林拳套路众多,结构紧凑,起落进退多在一条线上进行。
《少林捶把十大要论》之“拳法妙术在移闪,动静呼吸一气连,来来去去须随便,唯在接取玄妙间”。练功不分场地大小,大小以一块躺牛的地方即可演练。
②、曲而不曲,直而不直、滚出滚入:少林拳要求两臂保持一定曲度,依手臂的自然反弹力,使手臂形成曲非曲、直非直的态势,为继续攻防创造便利条件。
《少林捶把十大要论》“明三节”云:“身以滚而起,手以滚而出,身进脚手随,三节身可齐。”手形的滚出滚入,增加杀伤力,使其拳掌如钻,使对方难以截粘。
③、动作迅猛,快速有力:少林拳要求刚健有力、迅速激烈。
“刚在他力前,柔在他力后”,动如风,站如钉;重如山,轻如毛;守之如处女,犯之若猛虎。
④、短小精悍、以防为主:少林功夫套路以短小而精悍著称,佛教戒律决定了少林功夫的招势结构以守、防为主,在实用中可以有效地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。
⑤、攻防合一、朴实无华:少林功夫攻中有守,守中寓攻,攻防结合,少林功夫的作用在于防身、护寺、健身、入禅,所以它的招势结构完全在实用的基础上,无任何华丽、哗众取宠、拖泥带水的内容,形成朴实无华的特点。
⑥、起望高、落望低:古拳谱云:“手似流星眼似电,手为将帅眼为先。”
手未到眼先到,在敌之眼神里观察出敌之动向,在起势时应望高,缩身而起,疾速而进,落望低,回退收纵,倏乎之间,已近敌身。
⑦、手花众多、腿法多、发声多、重复动作多: 少林功夫结构紧凑严密,动作中都有手花:截、沾、刁、扣、封、搅、扳、收等,为少林功夫的精髓。
古拳谱云:膝起望怀,脚起撩阴,肘发护心,手似两扇门,全凭脚打人。因腿力量大,杀伤力强,少林功夫特别注重腿法的运用。少林功夫以发音带气、发音带力、发音释放胸腹运动中之滞气、以发音加重“狠”之音念以增力、以发音镇敌、以发音诱敌等。
⑧、注重技击,利足实战:少林庙头心意拳具有鲜明的技击性,一招一势,一拳一脚,非攻即守,攻中有守,守中寓攻,所有动作反对花架子,主张简捷质朴,动作精干,利于实战。
⑨、刚健有力,刚柔相济:少林功夫由外入内,由动入静,由刚入柔。
《少林捶把十大要论》中阐述了齐四梢。四梢者,发为血梢,甲为筋梢,牙为骨梢,舌为肉梢,要求练功者发欲冲冠,甲欲透骨,牙欲断金,舌欲摧齿,心一颤四者皆至,四梢齐内劲出矣。
⑩、内外合一、神形一体、拳禅合一: 真正的少林武术是意念和心、境、意、气、力一体。
“捶打十分力,力从气中出,运气贵呼缓,用气贵呼急”,通过意念的训练,达到养气之目的。意念的高度专注使身体之潜力,聚集在一念上,其劲力自出。
少林古谱云:练功时无敌如有敌,遇敌时有敌如无敌,必须“神形一体”。“打人不见形,见形不为能。”,用心法指导一切,所用之术为“心”法之胜,非“形”法之战,由拳入禅、由禅入定、由定生慧,拳禅一体。